蹦火仔,又稱磺火捕魚或桸仔船,指台灣漁民在夜間利用光源捕魚的傳統文化,因製造火燄時會產生「蹦」的聲響而得名,在金山本地俗稱「桸仔船」,是世界唯一的磺火漁法,因此這項技術在2015年登錄為新北市文化資產,全台僅剩新北市金山區的磺港漁港保有此傳統捕魚法。
早期乃是由4到5人搭乘竹筏或木造船,持火炬誘捕魚群。演變至今,一艘船上通常7到8人一組,各司其職。漁民利用電石(當地俗稱磺石)加水產生乙炔氣體,並在「蹦」的一聲下瞬間點燃火炬,此時,具有趨光性的青鱗魚受光吸引大量跳出水面,漁民以叉手網撈捕跳躍起來的青鱗魚,壯觀的畫面令人震撼不已。
背山面海的金山,緊臨東海,擁有許多天然良港。300年前的「磺港漁港」,曾是西班牙人運輸硫磺的港口,取「磺」字因而得名磺港,在金山早期即得金山八景之一「磺港漁火」的美名,入夜時分,漁火點點,與星空相互輝映,美不勝收。讓我們跟隨在地達人的腳步與深度解說,走入磺港漁業人文的歷史風華!
坐落於北海岸的金山岬上,海拔約 70公尺,往東可見以地質景觀著稱的「野柳岬」,往西則是磺港漁港與中角的山海景。朝北而行的步道以緩坡向海邊延伸,區內植物生態完整,從草本、灌木、小喬木到綠蔭遮天的大喬木,都可在這個「小而美」的公園找尋到芳蹤。來到步道盡頭「燭台雙嶼」矗立眼前,宛若人工雕琢的藝術品般聳立於海中央,展現出令人驚異的地質之美,來到這兒一定記得要拍下IG打卡的網美照!
野柳的地層主要由傾斜的層狀沉積岩所組成,海岬與海灣的形成,是因軟弱的岩層被侵蝕後凹入形成海灣,而堅硬、抗蝕力強的岩石便相對突出形成海岬;遠眺野柳岬時,它就像隻烏龜般俯臥在海中,所以又稱為「野柳龜」。單面山是指一翼坡度陡急、另一翼坡度較為和緩的山形,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地層被不等量抬升而形成的一種構造地形。
蹦火季 注意事項
每年約5月至8月為蹦火季,漁民會視當時天氣、潮水及漁獲量等相關因素,來決定是否進行蹦火作業,故不保證每梯次皆可觀賞到蹦火船作業,或是保證能捕獲到數量眾多的青鱗魚群,敬請貴賓知悉並諒解。
行程簡介
【捷運南港展覽館2號出口】集合(12:30)→【金山老街散策】→【獅頭山公園】〜遠眺燭台雙嶼尋幽探秘→【磺港漁業人文地景探索】→【磺港漁港】海巡檢查→【獨家安排:那米哥遊艇海上巡航+追尋金山蹦火仔】(航程約3小時)→【晚餐】(船上享用漁夫料理/小卷米粉湯或海鮮粥)→返回磺港漁港(21:30)→【捷運南港展覽館站3號出口】下車→解散→歡樂賦歸
早餐:X
午餐:X
晚餐:船上漁夫料理(小卷米粉或海鮮粥+果汁或無酒精飲料)
住宿:X